
2025年7月9日,加影——吉隆坡科技大学专家讲堂首日,三位讲师分别从政策机制、数字素养与人工智能维度提出系统解决方案。
洪成文教授:政策制定的科学逻辑与中介机制
洪成文教授,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院与高等教育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是北京师范大学校长培训项目首席专家之一、“千人计划”昆仑学者、青海省引进教育政策团队首席专家。他是“全球顶尖教育学院联盟”主要策划与建设者,并发起了“顾明远先生与国际大师系列对话”。曾任澳门特别行政区教育暨青年局高级顾问技术员。
洪成文教授在《高等教育政策科学制定的逻辑,挑战与应对》演讲中提出“政策大锅理论”:决策过程如同熬制药汤,教育部、学者、企业等利益相关方各自投入诉求(“药包”),导致政策偏离科学轨道(依据:简报PDF第4页)。他以中国《2010年教育规划纲要》制定过程为例——动员60,000人参与全球调研,包括驻外使领馆学者(PDF第8页),证明大规模知识动员可提升政策科学性。洪教授强调智库须充当“知识中介”(Knowledge Brokers),通过三种路径影响决策:主动对接教育部司局级官员、依托权威媒体(如新华社地方站)传递建言、针对政策需求“对症下药”(PDF第10/13页)。

杜鹏程教授:数字素养与技术的协同革命
杜鹏程教授,管理学博士,安徽大学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安徽大学企业管理研究中心主任、工商管理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负责人及教育部工商管理专业虚拟教研室建设点负责人。他是安徽省教学名师、安徽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入选“至诚至坚拔尖人才”计划。 杜鹏程教授在《数智时代数字技术与数字素养的协同发展与实现路径研究》演讲中,援引中央网信办《2024年全民数字素养调查报告》(样本量272万份)指出:东盟教师面临数字技能缺失(互动弱化、伦理风险),学生存在理论脱节与批判思维退化(依据:PPT第21页)。基于古井集团数字化转型案例(两年深度访谈40余名高管),他提出“三课堂联动”方案:1)课程重构增设《大数据分析》等必修课;2)建设国家级经济管理实验教学中心;3)组织跨学科竞赛培育创新思维(PPT第16页)。该模式使安徽大学学生竞赛获奖率提升40%,获2023年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依据:英文简介文件)。

Sameem Abdul Kareem教授:AI韧性发展的三维框架
Sameem Abdul Kareem 教授是人工智能领域的知名学者,长期致力于医学人工智能、机器学习与数据分析研究。曾任马来亚大学人工智能杰出教授,现为名誉教授,并获选为马来西亚科学院院士。她曾担任马大电脑科学与信息技术学院院长、马来西亚ICT院长理事会副主席,以及多项国家级数字化与政策发展项目的负责人。她也是教育部“数字经济与第四次工业革命”特委会成员,积极推动国家数智化转型。Sameem 教授发表论文逾百篇,指导多名硕博士研究生,并担任《马来西亚计算机科学期刊》主编及多项国际研究基金评审专家,是马来西亚人工智能与高等教育领域的重要推动者。 Sameem教授在《人工智能助力建设韧性社会》演讲中以AlphaFold破解2亿+蛋白质结构(PPT第18页)、AI气候模型提升灾害预警精度为例,论证AI是“21世纪的显微镜”。她提出智能(Smart)-可持续(Sustainable)-可扩展(Scalable)核心框架:智能维度实现供应链预测性维护;可持续维度通过区块链构建循环经济;可扩展维度开发适配泰国汽车业、印尼纺织业的模块化方案(PPT第35页)。针对伦理风险,她警示算法偏见导致招聘歧视,医疗AI“黑箱”决策危及患者权益,呼吁建立跨境AI伦理委员会(依据:PPT第48页)。

三位学者共同勾勒东盟教育转型路径:政策制定需知识中介破局利益博弈、技术投入须匹配数字素养培育、AI发展应以伦理框架约束技术风险。吉隆坡科技大学副校长总结指出,此三角模型将为区域高等教育跨越式发展提供方法论基础。
